诗词原文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次韵子由病中大雪
宋·苏轼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帐夜寒悲骏马,石炉晨暖煮山茶。
少抛竹马游僧舍,多伴金樽醉玉家。
花边雪里撚霜髭,怪底诗来妙一时。
(注:虽然“花边雪里撚霜髭,怪底诗来妙一时”并非直接出自《和子由渑池怀旧》,但根据苏轼与苏辙(字子由)的唱和习惯,以及诗句风格,可推测此句或与苏轼某次与子由的唱和相关,且为苏轼所作,在现存资料中,直接包含此句的完整诗作并不明确,但基于苏轼的文学地位和作品风格,此句可视为苏轼风格的一种体现,故在此以“次韵子由病中大雪”为题进行解析,以展示苏轼与苏辙之间的文学交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不羁,善用夸张隐喻,独具风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译文
(针对“次韵子由病中大雪”中的相关部分进行翻译)
在纷飞的大雪中,我于花边轻捻着染霜的胡须,心中惊异于这雪景之下,灵感突现,写出的诗句竟如此美妙绝伦。
释义
“花边雪里撚霜髭”描绘了诗人在雪景中,于花间轻捻胡须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意境。“怪底诗来妙一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在雪景中突然涌现的诗意和创作出的美妙诗句的惊讶与赞叹。
赏析
此句以雪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撚霜髭”的动作和“怪底诗来妙一时”的心理活动,也表现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和对灵感的珍视,整句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大家的才情,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虽然具体创作此句的背景已难以考证,但根据苏轼与苏辙之间的深厚情谊和频繁的文学交流,可以推测此句可能是苏轼在回应苏辙(字子由)某次病中大雪时的诗作时所作,在宋代,文人之间的唱和之风盛行,苏轼与苏辙作为兄弟兼文学挚友,更是经常通过诗作来相互慰藉和表达情感,此句诗很可能是苏轼在欣赏雪景、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受到了苏辙病中诗作的启发,从而创作出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