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掠水衣无处去,柳塘著在角头边。的释义

生辉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柳塘风掠

宋·杨万里

风掠水衣无处去,柳塘著在角头边。

轻风拂面人微醉,落日衔山鸟欲眠。

一曲清歌传远近,几行疏柳映晴川。

此情此景谁能解,独倚阑干望远天。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杨万里虽有多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但本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为主,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微风掠过水面,仿佛轻轻撩动了水的衣裳,却又无处寻觅它的踪迹,只留下柳塘静静地坐落在角落边,轻柔的风吹拂着人脸,让人微微陶醉;落日挂在山边,鸟儿也准备归巢安眠,一曲清歌在远近间回荡,几行稀疏的柳树映照在晴朗的河面上,这样的情景,谁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味呢?我只能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遥望着远方的天空。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晚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风掠水衣无处去”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微风吹过水面的情景;“柳塘著在角头边”则点明了地点,为全诗铺设了一个宁静的背景,后两句进一步通过“轻风拂面”、“落日衔山”、“清歌传远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赏析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体验,诗中“风掠水衣”的比喻新颖别致,富有想象力;“柳塘著在角头边”则简洁明了,点出了景物的位置,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后两句通过“轻风拂面”、“落日衔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清歌传远近”的听觉感受,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层次和内涵,全诗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一个宁静的乡村环境中,享受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在诗中,他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也寄托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它仍然能够反映出杨万里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