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花小朵是山矾,香杀行人只欲颠。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矾

宋·王十朋

玉花小朵是山矾,香杀行人只欲颠。

风露一生清彻骨,不将儿女污春妍。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十朋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力主抗战,反对议和,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孝宗即位后,被擢知枢密院事,参与主政,隆兴元年(1163年),因力阻宋孝宗北上伐金而被免职,后任夔州(今重庆奉节)知州,革除弊政,深得民心,乾道七年(1171年),病逝于任上,年仅六十岁,谥“忠文”,有《梅溪集》等传世。

译文

那洁白如玉的小花朵原来是山矾花,它的香气浓郁得让路过的行人都为之陶醉,几乎要迷失方向,山矾花在风霜雨露中生长,一生都保持着清高脱俗的品格,它不会让自己的美丽沾染上世俗的尘埃,更不会以儿女情长来玷污春天的美好。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山矾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首句“玉花小朵是山矾”直接点明主题,描述了山矾花的美丽形态;次句“香杀行人只欲颠”则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矾花的香气之浓;后两句“风露一生清彻骨,不将儿女污春妍”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以山矾花的清高脱俗来比喻人的高洁品格。

赏析

这首诗以山矾花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追求,首句“玉花小朵是山矾”以“玉花”形容山矾花的美丽,既形象又生动;次句“香杀行人只欲颠”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山矾花的香气之浓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山矾花的清高脱俗与世俗的儿女情长相对照,突出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十朋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王十朋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时代,他一生力主抗战、反对议和,但多次遭到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赞美山矾花的清高脱俗来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之美的佳作,更是一首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诗歌,它通过对山矾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