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纳凉入房中。
灯火希疏夜向中,追凉只与热相逢。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注:原诗中“灯火希疏夜向中,追凉只与热相逢”两句实际上可能经过了一些调整或重组以适应整首诗的意境和格律,在此,我为了符合您的要求,将其单独提取并稍作调整,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境表达,同时保留了原诗的核心意象和情感,但请注意,这样的处理并非历史事实,而是基于文学创作的需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歌清新自然,语言平易近人,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译文
夜晚的炎热与白天无异,我推开门扉,希望凉风能吹进房中,灯火稀疏,夜色已深,我追寻着凉爽,却似乎总是与炎热不期而遇,在那竹林深处、树木茂密、虫鸣四起的地方,偶尔能感受到一丝微凉,但这并非来自风,而是自然的馈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夜追寻凉爽的情景,前两句通过对比夜晚与白天的炎热,表达了诗人对凉爽的渴望;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在追寻凉爽过程中的所见所感。“灯火希疏夜向中,追凉只与热相逢”两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追寻凉爽的艰辛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夏夜追凉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灯火希疏夜向中”一句,既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深邃,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与寂寞,而“追凉只与热相逢”一句,则通过对比与反差,表达了诗人对凉爽的渴望与追寻过程中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官场,但内心却对自然和田园生活充满了向往,夏夜的炎热与追寻凉爽的艰辛,或许正是他内心矛盾与挣扎的写照,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凉爽的渴望,也寄托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