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七夕
唐·罗隐
银烛秋光冷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巧楼後夜邀牛女,留钥今朝送化生。
河汉已斜新妇泣,云林初卷少微星。
世间离别难相见,莫负良宵一寸情。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罗隐虽有多首关于七夕的诗作,但此首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他一生著作颇丰,以讽刺诗和杂文著称,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多有批判,罗隐的诗风犀利,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银烛映照下的秋夜,画屏显得格外清冷;碧空如洗,晴朗的夜空下,闲亭静谧无声。
巧楼在昨夜之后邀请牛郎织女相会,而今日清晨,人们留下钥匙,送别象征爱情的化生(即七夕的乞巧之物)。
银河已斜,仿佛是新妇在哭泣;云林初卷,少微星(象征爱情的星辰)隐现。
世间的离别总是难以相见,莫要辜负了这美好的夜晚,每一寸都充满了深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景象,通过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离别的哀愁,诗中“巧楼後夜邀牛女”描绘了七夕之夜人们搭建巧楼,邀请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留钥今朝送化生”则暗示了七夕过后,人们送别象征爱情的化生,寄托了对爱情的留恋和期盼。
赏析
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诗中“银烛秋光冷画屏”一句,以银烛和秋光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而“巧楼後夜邀牛女”和“留钥今朝送化生”两句,则巧妙地运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离别的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罗隐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罗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罗隐对爱情和人生的看法可能更加深沉和复杂,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寄托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七夕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这也为罗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