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景夜月
唐·李群玉
半疋轻烟束翠山,一梳寒月印青天。
幽林寂寂风初定,野径萧萧叶正翩。
远树微茫云外见,清溪潺潺石间穿。
此景此情何处寄,唯将心事付琴弦。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群玉写过此诗,但李群玉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故以此身份虚构此诗。)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晚期著名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时期,他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李群玉的诗风对后世的山水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轻烟如半匹绸缎般束缚着翠绿的山峦,一轮寒月像梳子一样映照在青天之上,幽静的树林中寂静无声,风刚刚停歇,野间的小路上落叶萧萧飘落,远处的树木在云外隐约可见,清澈的溪流在石头间潺潺流淌,这样的景色和心情该向何处寄托呢?只有将心中的思绪寄托在琴弦之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山间的静谧景色,通过“半疋轻烟束翠山”和“一梳寒月印青天”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山与月的和谐之美,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林间的寂静、落叶的飘零、远树的朦胧和溪流的清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感慨和对心事的寄托。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山间的美景,通过轻烟、寒月、幽林、野径、远树、清溪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也通过景色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思绪,将自然之美与内心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李群玉游历山水之间时,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或许在游历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自然的宁静,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夜晚山间的美景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也将自己的心事寄托在琴弦之上,通过音乐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样的创作背景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时代感和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