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欲近风光冷,平野无边草亦愁。全诗是什么?

生辉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望

唐·韦庄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大江欲近风光冷,平野无边草亦愁。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江附近风光凄冷,平野无边草木也似乎带着忧愁。

释义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首联写诗人野游时所见到的西山清幽萧瑟的景象,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颔联写树写山,都为秋景,但着笔各异,颈联写牧人与猎马,也各具意趣,颇能显示诗人的艺术匠心,尾联则直抒胸臆,感情由外转内,把忧伤的感情推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两句诗描写得很细腻,它显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是最能体现王绩是山水田园诗人的特色。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两句着力刻画田野的静谧,写牧人和猎人的归途,诗人把笔触写到了农家牧归的场景,着意于表现田野的宁静,但它同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情野趣。

“大江欲近风光冷,平野无边草亦愁。”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苦闷,大江之畔,风光凄冷,平野无垠,草木含愁,这景象恰是诗人内心的写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作者晚年隐居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之时,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开元初,诏举“道举”科,依旧官待诏,他一生官职卑微,才华难展,他的《野望》诗正是他心境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