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意
宋·陆游
幸自轻阴好片秋,如何余热未全休。
黄昏已觉蝉声少,夜静初闻叶落稠。
林影渐疏山骨露,水痕初退石容留。
欲知此际心清切,独倚危楼看远舟。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幸好这轻柔的阴凉带来了美好的秋日时光,但为何夏日的余热还未完全消散呢?黄昏时分已经感觉到蝉鸣声渐渐稀少,夜深人静时开始听到落叶密集地飘落,树林的影子逐渐稀疏,山峦的轮廓显露无遗,水面上的波纹退去后,石头的形态清晰地留在那里,想要知道此刻我内心是多么清冷急切,只看我独自倚在高楼之上,远望着江面上行驶的船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秋日的阴凉、黄昏的蝉鸣减少、夜晚的落叶声以及山水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内心对宁静与清远的向往。
赏析
陆游的这首诗以“幸自轻阴好片秋”开篇,点明了诗人对初秋凉爽天气的喜爱。“如何余热未全休”一句又透露出对夏日余威未消的无奈,诗人通过“黄昏已觉蝉声少,夜静初闻叶落稠”等句,细腻地描绘了秋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后两句“林影渐疏山骨露,水痕初退石容留”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秋日特有的景致,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政治腐败,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虽然心怀壮志,但多次被贬谪,仕途坎坷,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时所作,通过描绘初秋的景象,诗人寄托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