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巴丘春景
宋·张孝祥
巴丘花草一番新,玉笥峰头月半轮。
春色撩人眠不得,满庭芳草自留春。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张孝祥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高中状元,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斐然,词风豪迈奔放,与辛弃疾并称“南宋词坛双璧”,其书法作品亦被誉为“南宋四家”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巴丘之地,春天的花草焕然一新,玉笥山峰之上,半轮明月高悬,这春色如此迷人,让人难以入眠,满庭的芳草仿佛也在挽留春天的脚步。
释义
巴丘:地名,此处泛指江南某地,可能指作者游历或任职之地。
花草一番新:形容春天到来,万物复苏,花草生长茂盛,景象焕然一新。
玉笥峰:虚构或实指的地名中的山峰,用以描绘月夜美景。
月半轮:指月亮半圆,暗示时间可能是农历十五前后,夜色正浓。
春色撩人:春天的景色诱人,使人陶醉。
眠不得:因美景而难以入睡。
满庭芳草自留春:满院的芳草仿佛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留住春天的美好。
赏析
此诗以巴丘春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花草的生机勃勃和月夜的静谧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无限留恋,首句“巴丘花草一番新”直接点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次句“玉笥峰头月半轮”则以月景映衬,增添了画面的幽静与深远,后两句“春色撩人眠不得,满庭芳草自留春”则通过人的感受与自然的呼应,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魅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不舍,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描绘春日美景的佳作。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张孝祥游历巴丘或任职期间,面对春日美景,诗人有感而发,创作此诗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张孝祥一生虽仕途不顺,但始终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此诗正是其这种心态的写照,在南宋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这首诗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