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云霄立望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帘开雪月非三界,人立云霄更九州。
万里风烟通蜀道,四围山势锁龙楼。
寒光欲满乾坤大,清影初分天地秋。
此际凭栏无限意,欲随仙鹤共遨游。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著名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曾赴日留学,后历任驻日、英、美、新(加坡)等国参赞、总领事等职,亲身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黄遵宪的诗作风格独特,主张“我手写我口”,强调诗歌应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人情感,是“诗界革命”的领袖人物之一。
译文
窗帘轻轻拉开,映入的雪月景象仿佛超越了人间的三界;我独自站立在云霄之上,俯瞰之下,九州大地尽收眼底,万里风烟连接着遥远的蜀道,四周的山势如同锁链,紧紧环绕着龙楼(比喻朝廷或权力中心),清冷的月光几乎要照亮整个乾坤,清朗的影子初现,预示着天地间秋天的到来,我凭栏远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思绪,仿佛想要随着仙鹤一同遨游天际。
释义
首联“帘开雪月非三界,人立云霄更九州”以宏大的视角开篇,通过雪月之景引出超越世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广阔世界的向往,颔联“万里风烟通蜀道,四围山势锁龙楼”则具体描绘了眼前的自然景观与地理形势,暗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颈联“寒光欲满乾坤大,清影初分天地秋”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清冷与广阔,寓含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尾联“此际凭栏无限意,欲随仙鹤共遨游”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感慨与超脱之愿。
赏析
这首诗是黄遵宪“诗界革命”理念的体现,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雪月、云霄、风烟、山势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意境,同时又不失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与忧虑,诗人以“人立云霄更九州”的壮志豪情,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全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晚清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黄遵宪外交生涯的某个时期,当时他身处异国他乡,远离故土与亲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动荡不安的时局,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雪月、云霄等自然景象,寄托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展现了其作为“诗界革命”领袖的深邃思想和独特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