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洒竹穿梅湖更山,客间得此未嫌寒。
清风明月皆知己,水色山光共往还。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其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宁静淡泊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细雨洒落在竹林间,穿透了梅花,湖光山色更添几分清幽,身处客居之地,得到这样的景致,便不觉得寒冷,清风明月仿佛都成了我的知己,水色山光与我相互往来,共度时光。
释义
“洒竹穿梅湖更山”描绘了细雨蒙蒙中,竹林、梅花与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的美景;“客间得此未嫌寒”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乡,但面对如此美景,内心并不感到寒冷孤寂;“清风明月皆知己,水色山光共往还”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向往,首句“洒竹穿梅湖更山”通过“洒”、“穿”等动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细雨中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次句“客间得此未嫌寒”则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表达了对这种环境的喜爱与满足,后两句“清风明月皆知己,水色山光共往还”则将自然景物与诗人融为一体,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长期生活在山林之间,对自然景色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面对眼前的美景有感而发,诗人通过描绘细雨中的竹林、梅花、湖光山色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与自由的美好愿望,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慰藉,这也是他创作这首诗的重要背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