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花半作紫芝开,诗兴频遭白雨催。全诗是什么?

生辉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烛花半作紫芝开,诗兴频遭白雨催。

夜静思深独坐时,烛光摇曳映窗扉。

心随烛影摇红处,意逐诗魂入翠微。

白雨忽来催梦醒,清风又至送凉归。

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孤灯伴我悲。

作者:李颀(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律诗,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诗名颇高,其作品以描写边塞风光和送别之情见长,风格雄浑奔放,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烛花摇曳,仿佛半开的紫芝;诗兴正浓,却频遭白雨的催促,夜深人静时我独自坐着,烛光映照着窗户,我的心随着烛影摇曳,思绪飘向那遥远的翠微之中,突然,白雨倾盆而下,打断了我的梦境;随后,清风又至,送来丝丝凉意,此情此景,谁能理解我心中的孤独与悲伤?只有那盏孤灯陪伴着我。

释义

“烛花半作紫芝开”描绘了烛光摇曳、烛花绽放的景象,用“紫芝”比喻烛花,增添了神秘与高雅的气息。“诗兴频遭白雨催”则表达了诗人创作时遭遇外界干扰(如白雨)的无奈与惋惜,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烛光的摇曳、雨声的急促以及清风的拂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烛花、白雨等自然景象为线索,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绪,首联“烛花半作紫芝开,诗兴频遭白雨催”以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创作时的情景交融与情感波动,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诗人的内心活动,通过烛影摇曳、思绪飘飞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尾联则以“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孤灯伴我悲”作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同时也增强了整首诗的意境与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晚年辞官归隐之后,在仕途失意、人生坎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与烛光的摇曳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这种情感与思绪的交织与碰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意蕴与感人的力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