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横林遮岭脚,两峰如笋出云端。出自哪首诗?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一行横林遮岭脚,两峰如笋出云端。

作者简介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后改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曾在景德元年(1004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相位,后因王钦若等人排挤,罢相,天禧三年(1019年)复相,封莱国公,又受丁谓排挤,降官,后贬逐雷州,死于南方,仁宗时追赠中书令,谥惠愍,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莱公集》三卷。

译文

站在高高的华山之上,只有天空在头顶之上,再也没有比华山更高的山了,远远望见山脚下,一行林木如横带般遮掩着山岭的脚,而那两座山峰就像竹笋一样,从云端中拔地而起,直插云霄。

释义

这首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首句“只有天在上”以夸张的方式强调了华山的高峻,次句“更无山与齐”进一步巩固了这种印象,说明华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其他山峰能与之比肩,后两句“一行横林遮岭脚,两峰如笋出云端”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华山的自然之美,横林、岭脚、两峰、云端等元素的组合,使得画面既生动又富有层次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观,前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直接点明了华山的高峻和独一无二,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后两句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华山的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一行横林遮岭脚”一句,既表现了山脚的幽静,又通过横林的遮掩,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两峰如笋出云端”一句,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两座山峰比作竹笋,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挺拔和高耸,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创作背景

寇准在仕途上曾几经沉浮,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华山时所作,通过描绘华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寇准作为一位政治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他既有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又有着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在游览华山的过程中,他或许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从而产生了创作这首诗的灵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