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乡
朝代:清代
作者:李颙
公在乡邦我在京,百书终不慰生平。
秋风飒飒雨潇潇,梦绕江南旧草亭。
作者简介
李颙(1627年-1709年),字中孚,号二曲,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陕西周至人,他一生致力于讲学著书,主张“明体适用”,强调实践道德,对后世影响深远,李颙的学问广博,尤其在理学方面有独到见解,同时他也是一位关心国家命运、心系百姓疾苦的学者。
译文
你在家乡,而我在京城,即便寄去百封书信,也无法慰藉我这一生的思念与遗憾,秋风瑟瑟,细雨潇潇,我的梦魂总是萦绕着江南那片旧时的草亭。
释义
公在乡邦我在京:指诗人与友人(或亲人)分隔两地,一个在故乡,一个在京城。
百书终不慰生平:表达了诗人即便通过书信频繁沟通,也无法完全弥补因距离而产生的遗憾和思念。
秋风飒飒雨潇潇: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
梦绕江南旧草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过去生活的深深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首句直接点明诗人与友人(或亲人)的空间距离,为全诗奠定了思念的基调,次句通过“百书”与“不慰生平”的对比,突出了书信虽能传递信息,却难以慰藉心灵的遗憾,后两句以景寓情,秋风、细雨、旧草亭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颙在京城求学或为官期间,面对京城的繁华与喧嚣,他更加怀念故乡的宁静与亲人、友人的陪伴,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远方亲友的无限思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身处异乡、孤独无依的悲凉心境,在清代,许多士人因科举、仕途等原因远离家乡,这首诗正是他们思乡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