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来初做养禾天,雨久还成害稼年。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喜雨

宋·陈宓

雨来初做养禾天,雨久还成害稼年。

只愿苍苍如好色,不须日日似今晨。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宓(mì),字师复,号复斋,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莆田(今属福建)人。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陈宓生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自幼聪颖好学,后师从朱熹,成为其重要门生之一,他在理学上颇有造诣,同时致力于教育事业,曾任地方官职,以兴学育人为己任,政绩卓著,陈宓的诗文亦有其独到之处,多反映其理学思想及对时事的关注。

译文

初来的雨水滋养着禾苗,仿佛是大自然对农作物的恩赐;但若是雨水连绵不断,却反而会成为庄稼的灾难,影响收成,只希望上天能像喜爱美色那样,适度地赐予雨水,不必每天都像今天早晨这样大雨倾盆。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初雨对农作物的滋养与久雨对庄稼的危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怀,诗人希望上天能适度降雨,既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又不至于造成灾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双刃剑效应,前两句通过“初做养禾天”与“还成害稼年”的对比,突出了雨水适量与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后两句则借用了“苍苍”(上天)和“好色”(此处比喻适度、恰到好处)的意象,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农业丰收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既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关注,也反映了其深厚的理学思想。

创作背景

南宋时期,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而自然灾害,尤其是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陈宓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的官员和理学家,对农业生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很可能是在某个雨季,诗人观察到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后,有感而发,旨在提醒人们关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寄托了诗人对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和对国家民生的深切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