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草木
宋·范成大
霜前乱碧未全枯,霜後纷黄却更苏。
好与陶朱谋富术,只今已自富於吾。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他早年多次应举未第,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及第,累官做到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著作传世。
译文
在霜降之前,草木还杂乱地呈现着未完全枯萎的碧绿色;而霜降之后,它们纷纷变黄,却又似乎焕发了新的生机,这些草木仿佛在告诉我,如何像陶朱公(范蠡)那样谋取财富之道,其实它们自己已经比我更加富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草木在霜前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首句“霜前乱碧未全枯”描绘了霜前草木的杂乱与生命力;次句“霜後纷黄却更苏”则展示了霜后草木虽黄却更显生机的景象,后两句则借草木之变化,寓言人生的财富与幸福不在于物质的多少,而在于内心的满足与自然的和谐。
赏析
范成大的这首诗以草木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中草木在霜前后的变化,寓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中“乱碧未全枯”与“纷黄却更苏”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草木生命力的顽强,也暗示了人生在逆境中也能焕发新生的道理,诗人借草木之口,表达了对陶朱公(范蠡)财富观的认同,即真正的富足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生命力的敬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期间,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对自然与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在退居生活中,他更多地关注自然与内心的和谐,通过描绘草木的变化来寓言人生的哲理,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佳作,既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也寄托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