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勒归云带雨回,不容老子小徘徊。出自哪首诗?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宋·陈与义

风勒归云带雨回,不容老子小徘徊。

此生已得须行乐,身外都无巧安排。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的是个人生活情趣及闲情逸致,诗风明快;南渡以后多抒发国破家亡的悲愤,感伤时事,风格变得沉郁悲壮,与杜甫诗风相近,他曾自言:“但把平生,闲吟风月,此诗不换杜陵愁。”(《临江仙》)

译文

风吹着云彩带着雨回来,不允许我稍微停留徘徊,此生已经知足应当及时行乐,身外之物都不需要刻意安排。

释义

首句“风勒归云带雨回”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风似乎在勒住归云,带着雨匆匆而回,营造出一种紧迫的氛围,次句“不容老子小徘徊”表达了诗人面对此情此景,想要稍作停留却不得的心情,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自嘲。“此生已得须行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认为既然此生已经有所得,就应该及时行乐,享受生活。“身外都无巧安排”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身外之物的淡泊态度,认为无需过多计较和安排。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开篇,借风雨之景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首句通过“风勒归云带雨回”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次句“不容老子小徘徊”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既有对风雨的无奈,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身外之物的淡泊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南渡之后,南渡之后,陈与义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痛和流离失所的痛苦,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在面对风雨交加的景象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风雨之景和抒发个人情感,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身外之物的淡泊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自嘲。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