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得降书来北阙,河南骑马去均州。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均州路作

唐·李商隐

到得降书来北阙,河南骑马去均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文学成就颇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和咏物诗也独具特色,往往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译文

当我接到朝廷的降书(或指某种官方文书)后,便骑马从河南出发前往均州,一路上青山连绵不断,仿佛找不到出路,正当我疑惑之际,忽然看到远处千帆隐现,似乎预示着前方有路可通。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接到朝廷文书后,骑马前往均州的旅途经历,前两句直接叙述了行程的起因和出发地,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前路既疑惑又期待的心情。“青山缭绕疑无路”一句,以自然景观的曲折难行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忽见千帆隐映来”一句,则寓含了希望与转机,暗示着尽管前路艰难,但总有出路可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旅途画面,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前两句叙事平实,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后两句则以景寓情,通过青山与千帆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疑惑到希望的心路历程,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既表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被贬谪或调任之际,晚唐时期,政治腐败、朋党斗争激烈,李商隐因卷入其中而多次遭贬,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旅途的艰难比喻人生的坎坷,以千帆的出现象征希望的降临,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不失希望、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