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侍中尺箠挞羌酋,更得河南共运筹”,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其二)》
唐·杜甫
萧关陇水入官军,
青海黄河万里云。
汉将辞家破残贼,
侍中尺箠挞羌酋,
更得河南共运筹。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萧关和陇水一带,官军正在挺进;青海和黄河上空,万里阴云密布,汉朝的将领辞别家乡,誓要击破那些残贼;侍中手持尺箠,严厉地责打羌族酋长,同时在河南地区共同筹划战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军队在边疆地区与敌人作战的英勇场景,首句“萧关陇水入官军”描绘了军队挺进的壮观景象;次句“青海黄河万里云”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烘托出战争的壮阔与艰难,后两句则具体描写了将领们的英勇和战略上的智慧,特别是“侍中尺箠挞羌酋”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唐朝官员对敌人的严厉惩罚和威严。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唐朝军队在边疆地区与敌人作战的英勇场景,展现了唐朝军队的威武和将领们的智慧,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战争场面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紧张的氛围,诗人也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如“侍中尺箠挞羌酋”,生动地表现了唐朝官员的威严和对敌人的严厉惩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左右,当时唐朝正面临着安史之乱和吐蕃、党项等少数民族的侵扰,杜甫在诗中通过描绘唐朝军队在边疆地区与敌人作战的英勇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民族团结的渴望,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向世人展示了唐朝军队的威武和将领们的智慧,以及唐朝官员对敌人的严厉惩罚和威严。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