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青山却朗然,更无半点雾和烟。的解释

小星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山

宋·杨万里

近看青山却朗然,更无半点雾和烟。

斜阳草树皆如画,流水潺潺似管弦。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追谥“文节”。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一代宗匠,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译文

走近看青山,景色清晰明朗,没有丝毫的雾气和烟尘,夕阳映照下的草木如同画卷一般美丽,溪水潺潺流淌,声音宛如管弦乐般悦耳动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近观青山的所见所感,青山在近距离的观察下,显得格外清晰明朗,没有半点雾气和烟尘的遮挡,展现出其真实而美丽的面貌,夕阳下的草木和流淌的溪水也构成了一幅如画的景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青山近景的美丽和宁静,首句“近看青山却朗然”,直接点出了诗人近观青山的感受,青山在近距离的观察下显得清晰明朗,没有雾气和烟尘的干扰,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次句“更无半点雾和烟”,进一步强调了青山的清晰和纯净,与首句相呼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后两句“斜阳草树皆如画,流水潺潺似管弦”则通过描绘夕阳下的草木和流淌的溪水,进一步渲染了青山的美丽和宁静,斜阳映照下的草木如同画卷一般美丽,溪水潺潺流淌,声音宛如管弦乐般悦耳动听,这些景象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杨万里的游历经历有关,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的诗人,杨万里在游历过程中经常会被美丽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并创作出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次游历过程中,近观青山时所写下的感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