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官灯语听残点,一夜霜寒在五更。出自哪首诗?

春秋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早行

唐·雍陶

村店月昏人迹板,

邮亭更寂路迢迢。

千官灯语听残点,

一夜霜寒在五更。

作者简介

雍陶,唐代诗人,字国钧,成都人(今四川成都一带),生卒年不详,约公元834年前后在世,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传世,其中不乏佳作,但传世不多。《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一百三十一首。《题君山》、《秋雨夜怀》为其代表作。

译文

村边的旅店在昏黄的月色下显得格外寂静,只有打更的梆子声打破了这宁静,邮亭旁的道路漫长而寂寥,更显得夜的深沉,官员们还在灯火通明中处理政务,可以听到报时的更鼓声在夜空中回荡,直至深夜,而一夜之间,霜寒已悄然降临,正值五更天时,寒意更加逼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早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村店、邮亭、灯语、霜寒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首句“村店月昏人迹板”以月昏、人迹稀少来衬托夜的寂静;次句“邮亭更寂路迢迢”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寂静与路途的遥远;第三句“千官灯语听残点”则通过灯语与更鼓声,暗示了官员们夜以继日的工作;末句“一夜霜寒在五更”则以霜寒的降临,点明了时间的推移与气候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行途中的景象与感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月昏、人迹、邮亭、路迢、灯语、霜寒等意象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清冷、寂寥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旅途艰辛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与象征等修辞手法,如“村店月昏”与“邮亭更寂”之间的对比,突出了夜的寂静与路途的遥远;而“千官灯语”与“一夜霜寒”之间的对比,则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与气候的变化。“灯语”与“霜寒”等意象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前者象征着人间的繁华与忙碌,后者则象征着自然的冷酷与无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雍陶的仕途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唐代诗人,雍陶曾一度在官场中浮沉,对仕途的艰辛与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早行途中的所见所感,来表达诗人对旅途艰辛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现实情况,如官员们的夜以继日的工作以及自然环境的严酷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