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水乡杂居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是田是沼浑难辨,何地何村不一同。
处处人家临水住,竹篱茅屋半低空。
渔舟夜傍蒹葭宿,客棹晨依岸柳通。
莫道江南风景好,只今何处是乡邦。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授编修,后辞官归里,他学识渊博,诗才横溢,是清初“浙西派”诗论的倡导者之一,与朱彝尊齐名,并称“朱查”,查慎行的诗作,风格清新淡雅,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反映民生疾苦。
译文
是田地还是沼泽难以分辨清楚,不同的地方和村庄各有特色,到处都有人家临水而居,竹篱笆和茅屋半掩在低空之中,渔舟夜晚在芦苇丛中停泊,客船早晨则沿着河岸的柳树前行,不要说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今哪里才是我的家乡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田地与沼泽交织,村庄各具特色,人们依水而居,生活宁静而质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乡生活的宁静美好,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是田是沼浑难辨”开篇,既点明了水乡的特色,又引出了下文对水乡生活的描绘,诗人通过“处处人家临水住”、“渔舟夜傍蒹葭宿”等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水乡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竹篱茅屋半低空”、“客棹晨依岸柳通”等细节描写,又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活气息,莫道江南风景好,只今何处是乡邦”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使整首诗在描绘水乡美景的同时,又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查慎行在游历江南水乡时所作,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查慎行在游历过程中,被水乡的美景和淳朴的民风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描绘和赞美水乡的生活,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反映了他在游历过程中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