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浯溪赋
唐·元结
天齐浪自说浯溪,峡与天齐真个齐。
水石相击声转幽,空山百鸟纷来啼。
春风淡淡草萋萋,溪水潺潺路转迷。
行人莫听水声急,恐似当年谪去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元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元结(719年—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元结出身寒微,早年曾隐居商余山,天宝十二年(753年)进士及第,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等职,安史之乱后,他投身平定叛乱,曾任道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元结一生崇尚自然,反对浮华文风,主张文章应反映社会现实,为时所用,他的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语言质朴自然,风格独特,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人们常说浯溪高耸入云,仿佛与天齐高,而今我亲眼所见,这峡谷确实与天际相接,名不虚传,溪水与岩石相互撞击,发出幽远的声音,空旷的山谷中,百鸟纷纷前来啼鸣,春风轻轻吹拂,草木茂盛,溪水潺潺流淌,道路变得曲折迷离,行人啊,莫要听那急促的水声,恐怕它会勾起你当年被贬谪时的愁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浯溪的壮丽景色,通过“天齐浪自说浯溪,峡与天齐真个齐”表达了诗人对浯溪自然奇观的赞叹,诗中通过水石相击、百鸟啼鸣、春风草长等细节,展现了浯溪的幽静与生机,最后两句则寓含了诗人自身的感慨,以水声之急暗喻人生之路的坎坷与波折。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浯溪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诗中“水石相击声转幽,空山百鸟纷来啼”等句,生动展现了浯溪的幽静与生机,富有画面感,诗人以“行人莫听水声急,恐似当年谪去时”作结,寓含了深沉的人生感慨,使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也充满了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元结在唐代中期,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朝政腐败,文人墨客多遭贬谪,元结自己也曾因直言进谏而多次被贬,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期间,游历浯溪时所作,面对浯溪的壮丽景色,诗人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与哲思的诗篇,通过描绘浯溪的自然风光,诗人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寄托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