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画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白璧中藏烟水晦,红裳左祖雪花明。
江湖渺渺无归处,独倚阑干看落星。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兰竹,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其人格魅力与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译文
洁白的玉璧中仿佛藏着烟波浩渺、水色晦暗的景象,红色的衣裳旁边映衬着雪花般明亮的景致,江湖广阔无垠,找不到归宿之处,只能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凝视着夜空中落下的星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画中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首句“白璧中藏烟水晦”以玉璧的洁白与烟水的晦暗形成对比,暗示人生的光明与阴暗并存;次句“红裳左祖雪花明”则以红裳的鲜艳与雪花的明亮相映成趣,象征着美好与希望,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江湖漂泊、无家可归的无奈与孤独,以及面对浩瀚星空时的沉思与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画为题,实则借画抒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诗中“白璧”、“红裳”、“烟水”、“雪花”等意象的运用,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更寓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比与映衬的手法,将人生的复杂多变与自然的宁静美好相结合,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诗中的孤独与迷茫也反映了诗人身处乱世、仕途不顺的无奈与挣扎。
创作背景
郑板桥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虽才华横溢,却屡遭排挤与打压,仕途坎坷,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仕途不顺、漂泊无依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画中的景象,诗人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孤独与迷茫中,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精神境界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