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池莲
宋·苏泂
团栾遶树元无见,只合池亭隔水看。
风露渐多荷叶老,水亭深处暑光寒。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泂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苏泂,字召叟,约公元1150年前后在世,宋代诗人,与苏轼同为眉山(今属四川)人,但生卒年均不详,他自幼好学,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刘克庄也有交往,苏泂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但传世作品不多,今存《泠然斋文集》等。
译文
莲花团团簇拥在树荫之下,原本难以窥见全貌,最适合在池边的亭子里,隔着水面静静观赏,随着风露渐多,荷叶逐渐老去,水亭深处的暑气也被一丝丝寒意所取代。
释义
团栾:形容聚集在一起的样子。
遶树:环绕着树木。
元无见:原本难以看见。
只合:只适合。
风露渐多:指季节变换,风露增多,暗示秋季将至。
荷叶老:荷叶因季节变化而显得衰老。
暑光寒:暑天的热气在水亭深处被寒意所替代。
赏析
这首诗以池莲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池塘中莲花的景象,首句“团栾遶树元无见”以莲花环绕树木难以窥见全貌为引子,引出了“只合池亭隔水看”的观赏方式,既展现了莲花的幽静之美,又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次句“风露渐多荷叶老”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而“水亭深处暑光寒”则进一步渲染了水亭深处的凉爽与宁静,与首句的观赏场景相呼应,形成了完整的意境,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领悟。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资料有限,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苏泂在夏日游览池塘时,被池中莲花的美景所触动,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对莲花、荷叶、水亭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寄托了个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苏泂的这首《池莲》以其细腻的笔触、清新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深刻表达,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