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一只搅人终夕睡,此声元自不须多”,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啼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啼鸟
宋·欧阳修
我遭谗口身落此,南望北望皆天涯。
长忧迷复不遑寐,日高枕上闻啼鸦。
一生判作百念错,樽酒莫惜重相过。
一声已断别又作,一只搅人终夕睡。
此声元自不须多,更奈愁人肠断何。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与晏殊齐名,并称“晏欧”。
译文
我因遭人谗言陷害而身陷此地,南望北望都像是天涯尽头,长久的忧虑和迷茫让我无暇安睡,直到日高枕上才听到乌鸦的啼叫,一生中的许多决定都成了错误,现在只愿与你痛饮美酒,忘却烦恼,但乌鸦的叫声刚断又响起,一只就搅得我一夜难眠,这声音本不需要这么多,更何况是让愁苦的人更加断肠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遭谗言陷害而身处困境的愁苦心情,他南望北望都像是天涯尽头,无法找到出路,长久的忧虑和迷茫让他难以入眠,而乌鸦的啼叫声更是加剧了他的痛苦,诗人感叹自己一生中的许多决定都成了错误,现在只愿与友人痛饮美酒来忘却烦恼,但乌鸦的叫声却不断打扰他,让他无法安心入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乌鸦的啼叫声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诗人以乌鸦的啼叫声为线索,将自己的遭遇和心情巧妙地融入其中,前两句写诗人因遭谗言陷害而身处困境,南望北望都像是天涯尽头,无法找到出路,中间两句写诗人长久的忧虑和迷茫让他难以入眠,而乌鸦的啼叫声更是加剧了他的痛苦,后两句则直接抒发诗人对乌鸦叫声的厌烦和无奈,感叹这声音本不需要这么多,更何况是让愁苦的人更加断肠呢?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欧阳修在被贬谪期间创作的,当时他因遭人谗言陷害而被贬到偏远的地方任职,生活困顿,心情抑郁,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苦和无奈,乌鸦的啼叫声成为了他内心痛苦的象征和发泄对象,通过这首诗的创作,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