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中元日有感
唐·韦庄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
淅沥枕前疑夜雨,萧条檐下似秋时。
情知此日人皆醉,能得几回逢此期。
自笑流落江湖上,一生飘忽似云流。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难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且能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其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今天是中元节,天气却比初伏时还要炎热,淅淅沥沥的声音在枕边响起,让人怀疑是夜雨降临;屋檐下的景象萧条冷清,仿佛已经是秋天,我知道今天人们都会沉醉于节日的氛围中,但能有多少次能遇到这样的时期呢?我自嘲自己流落在江湖之上,一生都像云彩一样飘忽不定。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中元节的天气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首句点明节日和天气,次句通过听觉和视觉描绘出萧条冷清的氛围,三、四句则通过“人皆醉”与“几回逢”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无奈和感慨,末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流落江湖、一生飘忽不定的自嘲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中元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节日的氛围和诗人的心境,诗人巧妙地运用天气和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条冷清的氛围,与节日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人皆醉”与“几回逢”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无奈和感慨,末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流落江湖、一生飘忽不定的自嘲和无奈,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离失所,对人生的无常和漂泊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是在韦庄流落江湖期间创作的,通过描述中元节的氛围和心境,表达了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