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纳尽大江秋,天半飞楼不是楼。的释义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黄鹤楼

唐·李群玉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开窗纳尽大江秋,天半飞楼不是楼。

(注:“开窗纳尽大江秋,天半飞楼不是楼”这两句并非原《黄鹤楼》诗中的内容,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并构想为一首新的诗作进行解析,原诗中并无此二句,以下解析基于这一构想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人,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沅陵石门山,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打开窗户,仿佛能将整个大江的秋色纳入怀中,那高耸入云的楼阁仿佛不是人间的建筑,而是天边的仙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自然的赞美,前两句写黄鹤楼的历史传说,后两句则描绘了眼前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感受。“开窗纳尽大江秋,天半飞楼不是楼”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前两句通过黄鹤楼的传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感受,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而宁静的世界,特别是“开窗纳尽大江秋,天半飞楼不是楼”两句,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创作背景

虽然“开窗纳尽大江秋,天半飞楼不是楼”这两句并非原《黄鹤楼》诗中的内容,但我们可以构想一个创作背景:李群玉在游览黄鹤楼时,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他站在楼上,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和远处的山川,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感慨,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情感和意境的诗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