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真阳峡
宋·杨万里
过了真阳到清远,好山自足乐人饥。
莫言只解催诗出,一鸟相和似解啼。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形象鲜明,富有幽默感,被誉为“诚斋体”,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译文
过了真阳县,一路前行到达清远,沿途的秀丽山峦足以让人忘却饥饿之苦,不要说这些美景只是催促我吟诗作对,就连那林间的鸟儿似乎也在应和着我的诗句,欢快地啼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万里在旅途中经过真阳到达清远时,被沿途的壮丽山景所吸引,以至于忘记了旅途的疲惫和饥饿,诗人以生动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陶醉,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过了真阳到清远”一句,点明了行程的路线,好山自足乐人饥”一句,则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美景对诗人的吸引力,以及这种美景带给人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后两句“莫言只解催诗出,一鸟相和似解啼”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受,通过鸟儿的啼鸣与诗人的吟唱相呼应,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展现了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南宋时期的一次旅途中所作,当时,他或许正为了公务或游历而踏上旅途,途径真阳、清远等地,在旅途中,他被沿途的壮丽山景所吸引,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他挥毫泼墨,将这份感受化作了一首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这首诗不仅记录了诗人的旅途经历,更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