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宿山
唐·皎然
可杀归云也爱山,夜来都宿好山间。
松风清韵飘寒露,月色幽光映碧泉。
野径花香人迹少,岩扉鸟语梦魂闲。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孤灯伴我眠。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凿记录皎然写过此诗,但皎然是唐代著名诗僧,擅长山水田园诗,故以此身份及风格进行创作。)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人交往密切,其诗作多写山水田园,风格清丽闲淡,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归云似乎也眷恋着这山峦,夜晚都选择栖息在这美好的山间,松林间清风带着寒露的清新韵味,月光洒下幽光,映照着碧绿的泉水,野间小径上花香四溢,却少有人迹,岩壁的门扉旁,鸟鸣声声,让人梦中也感到闲适,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只有那孤灯陪伴着我安然入眠。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山间夜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寻求心灵宁静与自由的愿望,诗中“可杀归云也爱山”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归云以情感,形象地展现了山间的魅力;“松风清韵”、“月色幽光”等意象,则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清幽与宁静。
赏析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人以归云、松风、月色、花香等自然元素为媒介,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世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无限热爱与向往,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体现了诗人作为诗僧的独特精神追求。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结合皎然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可能源于皎然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热爱,皎然一生游历山水,对自然有着独到的理解与感悟,他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一首描绘山间夜景、表达内心宁静与超脱的诗歌,是符合皎然创作风格与人生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