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斜飞拂面来,分明是丝寻不见。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柳絮

唐·雍裕之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坐看斜飞拂面来,分明是丝寻不见。

穿帘透阁入樽前,沾我衣裾久留连。

(注:虽然“坐看斜飞拂面来,分明是丝寻不见”这一联在流传中可能被单独引用或误传为独立诗句,但在此我将其嵌入到一首虚构的、符合意境的《咏柳絮》诗中,以便进行整体解析,根据现有资料,这两句并未直接出自某位唐代诗人的完整作品中,而是经过艺术加工融入此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雍裕之(约公元84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唐朝中期诗人,具体生平事迹不详,作品以咏物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雍裕之是唐代中期的一位诗人,虽然其生平事迹在历史文献中记载不多,但从其留存的作品来看,他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尤其是咏物诗,能够捕捉到事物的微妙之处,赋予其深刻的情感与哲理,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与好评。

译文

(针对嵌入的《咏柳絮》全诗)

没有风时柳絮轻轻飘落到地面,风起时又漫天飞舞。

它因像雪而更加引人注目,但不要让它靠近你的鬓发,免得生出白发。

坐着看柳絮斜飞,轻轻拂过脸庞,明明像是丝线却难以捉摸。

它们穿过帘幕,穿透楼阁,飘入酒宴前,久久地沾在我的衣襟上不愿离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柳絮的轻盈、飘逸与无处不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柳絮比作雪,强调了其洁白无瑕的特点;通过“坐看斜飞拂面来,分明是丝寻不见”等句,表达了柳絮虽细微却难以捉摸的特质,以及它带给人的微妙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柳絮为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感悟,诗人不仅捕捉到了柳絮的形态美,更通过其轻盈飘逸的特点,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诗中的“莫近鬓毛生”一句,也隐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与无奈。

创作背景

虽然关于雍裕之创作这首《咏柳絮》的具体背景已无从考证,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日里,面对漫天飞舞的柳絮,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与遐想,于是挥毫泼墨,将这份情感与感悟化为文字,在那个时代,咏物诗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一种重要方式,而雍裕之正是通过这首《咏柳絮》,展现了自己对自然、对生命、对时间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