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六朝踪迹登临遍,底事兹游独壮哉。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三山云雾中隐隐约约露着半截,白鹭洲把秦淮河分隔成二流。
我游遍六朝古迹,这次的游历为何特别令人感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凤凰台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次联写人事沧桑,三联写自然景色,末联写诗人感慨,全诗把由登台所见自然景物而引起的对历史的凭吊和对现实的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首先是构思巧妙,结构严密,起承转合,浑然一体,其次是用典贴切,寓意深远,李白在诗中多次运用了历史典故,如“吴宫花草”、“晋代衣冠”等,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而且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李白还善于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游历金陵(今南京)时所作,金陵是六朝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李白在游历金陵时,登上了凤凰台,俯瞰着这座古城,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慨,他想到六朝的兴衰更替,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游金陵凤凰台》,在诗中,李白通过对凤凰台景象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六朝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六朝踪迹登临遍,底事兹游独壮哉”这两句诗,正是李白在游历金陵凤凰台后,对六朝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自身游历的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他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现实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深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