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吴中田妇叹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苏湖元以水为乡,春早偏欺润与常。
雨细风斜花片片,天寒日暮柳萧萧。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他早年多次应举未第,直到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才进士及第,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著作传世。
译文
(全诗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苏州、湖州本来就以水为家乡,春天来得早,偏偏又欺负起滋润的常州与常州以北的地方,细雨斜风,花朵片片飘落;天气寒冷,暮色降临,柳树在风中摇曳。
(注:上述译文为全诗译文,苏湖元以水为乡,春早偏欺润与常。”两句的译文已单独列出。)
释义
苏湖元以水为乡:苏州、湖州两地自古以来就以水为家乡,形容其水乡特色。
春早偏欺润与常:春天来得早,偏偏又特别地“欺负”那些相对湿润的常州及其以北的地方,这里的“欺”是形容春天来得更早、更猛烈,使得这些地方的春意更加浓厚,但也带来了更多的雨水与寒冷。
赏析
这首诗是范成大描写吴中(今江苏苏州一带)农村生活的佳作,苏湖元以水为乡,春早偏欺润与常。”两句,不仅描绘了苏州、湖州两地水乡的特色,还通过“春早偏欺”的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来得早且对湿润地区影响更大的自然现象,这种细腻的描写,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也表达了他对家乡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赞美。
全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农村生活的日常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与同情,诗人也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吴中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与乡土气息。
创作背景
范成大在南宋时期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与体验,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任职期间,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生活后所写,通过描绘农村生活的日常场景与自然风光,诗人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与同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家乡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赞美,这种情感与体验,使得这首诗在南宋末年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