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荆溪即事
宋·陆游
荆溪四面四无山,不是荒林即野田。
行尽青泥坡又坂,却穿红树寺边烟。
人家多住竹篱下,客路频惊犬吠前。
日暮归来无一事,灯前吟得小诗篇。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荆溪的四周看不到一座山,不是荒凉的树林就是广阔的田野,我走过泥泞的斜坡和小路,又穿过红树林边寺庙的炊烟,人们大多住在竹篱笆围成的院落里,客行的路上时常被狗叫声惊吓,傍晚归来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就在灯前吟咏出了这首小诗。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荆溪一带的乡村景象,四周无山,尽是荒林野田,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质朴,诗人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穿过红树林,经过寺庙,看到人们居住在竹篱笆围成的院落中,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傍晚归来时,诗人以写诗为乐,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荆溪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质朴,诗人以“四面四无山”开篇,点明了荆溪一带的地理环境,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诗人通过“荒林”、“野田”、“青泥坡”、“红树寺边烟”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的荒凉与宁静,在描写乡村生活时,诗人以“竹篱下”的院落和“犬吠前”的客路为细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与质朴,诗人以“日暮归来无一事,灯前吟得小诗篇”作结,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境。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荆溪一带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在荒凉的乡村中,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以写诗为乐,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质朴,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深刻思考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