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宿银汉朝蓬宫,我欲从之东海东。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仙诗

朝代:魏晋

作者:郭璞

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

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

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

翘迹企神游,超然若云泮。

暮宿银汉朝蓬宫,我欲从之东海东。

作者简介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郭璞好古文、奇字,精于天文、历算、卜筮,擅长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他还对道学有精深研究,曾注释《周易》、《山海经》、《楚辞》等古籍,现今的《葬经》也传为他所著,有“晋代易学大师”之称。

译文

青溪高耸千余仞,其中住着一位道士。

云气在屋梁栋间缭绕,风儿从窗户里吹出。

请问这位道士是谁,他说是鬼谷子。

他翘首企盼神游四方,超然物外如同云散。

夜晚住宿在银河边的蓬宫,我多么想跟随他前往东海之东。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道士的生活环境和他的超凡脱俗,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自由无拘生活的渴望,诗中“暮宿银汉朝蓬宫,我欲从之东海东”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追随道士,一同前往那神秘莫测的仙境的愿望。

赏析

郭璞的这首《游仙诗》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神话色彩,展现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无限向往,诗中通过对道士生活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超凡脱俗的仙境之中,诗人通过“暮宿银汉朝蓬宫,我欲从之东海东”的表述,表达了自己对自由无拘生活的渴望和对神仙世界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超脱,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普遍存在的避世思想。

创作背景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腐败,士人普遍感到苦闷和压抑,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许多士人开始追求神仙之道,希望通过修炼成仙来摆脱现实的束缚,郭璞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游仙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神仙世界的美好和神秘,诗人试图在精神上获得一种超越和解脱,从而缓解内心的苦闷和压抑,这首诗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