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中冬日
唐·戎昱
旧传冬不到南中,今岁南中稍稍冬。
寒气欲来先杀雁,霜飞未到已愁鸿。
江云黯黯迷渔浦,山木萧萧落梵宫。
赖有诗人分付暖,春风吹破小桃红。
作者简介
戎昱(约744年—约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早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大邑,见识颇广,后赴泾州,为刺史段佑所重,德宗建中初,为御史中丞、江西节度使苗晋卿幕僚,后入朝为右拾遗、左补阙,两度出为刺史,官终虔州刺史,工于五言诗,风格与杜甫相近,有《戎昱集》传世。
译文
过去传说冬天不会到达南方,但今年南方的冬天却渐渐有了寒意,大雁因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寒气而提前南飞,霜还未至,但人们已经开始为鸿雁的迁徙而担忧,江上的云雾昏暗,遮蔽了渔人的码头,山林中的树木在寒风中萧萧落下,寺庙也显得格外冷清,幸好有诗人的诗句带来温暖,仿佛春风吹开了桃花的红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地区少有的寒冷冬季景象,通过对比传统认知与现实情况,展现了气候变化的微妙与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感受,诗中“旧传”与“今岁”的对比,强调了今年南方冬季的特殊性;“寒气”、“霜飞”等意象,则生动地描绘了冬季的寒冷氛围,最后两句以诗人的笔触带来一丝暖意,寓意着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有温暖人心的力量存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方冬季的特有景象,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与深刻思考,首联以“旧传”与“今岁”的对比,引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与颈联则通过具体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冬季的寒冷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态的关怀与忧虑,尾联则以诗人的笔触带来温暖与希望,使全诗在寒冷中不失温情与力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戎昱在南方任职期间,当时他或许亲身经历了南方少有的寒冷冬季,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微妙与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反应,诗人通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南方冬季的特有景象,也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怀与对人们情感世界的关注,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