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不愁吟不彻,只愁天地无风月。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中秋对月

宋·杨万里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稍下巫山楚水边,冷烟寒月过瞿塘。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只今惟有西江水,曾见姮娥镜里颜。

诗家不愁吟不彻,只愁天地无风月。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作者简介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中尤善者之一,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平易自然,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晴朗的中秋之夜,人们仰望那轮明月,从海边升起,普照大地,月光无私,无论天涯海角,都同样照耀,不偏不倚,月光穿越巫山楚水,经过瞿塘峡,冷烟寒月,景色凄清,虽然相隔千里,但愿月光能传递思念之情,只有西江之水,还曾映照过嫦娥在镜中的容颜,作为诗人,我不愁没有诗句来描绘这美好的风月,只担心天地间如果没有这风月,那该是多么寂寞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月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间真情的向往,诗中“无云世界秋三五”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晴朗,“共看蟾盘上海涯”则展现了人们共同欣赏明月的盛况,后两句则通过“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表达了月光的无私与公正,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月色的美丽和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最后一句“诗家不愁吟不彻,只愁天地无风月”则点明了诗人的心境,即作为诗人,他并不担心没有诗句来描绘这美好的风月,而是担心天地间如果没有这风月,那该是多么寂寞和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之夜的月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间真情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即无论身处何地,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应该保持一颗善良、公正和无私的心,去欣赏和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中秋之夜赏月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异乡,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和朋友,中秋之夜,月色皎洁,他独自赏月,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思念,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和美感的佳作,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间真情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