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别来各何向,渭水东流我西上。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借问别来各何向,渭水东流我西上。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淡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江汉地区曾经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是尽醉而还,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今日相见虽然欢笑如旧,可惜人已衰老鬓发斑斑,请问友人离别后各自都去了哪里?渭水滔滔向东流,我却向西行。

释义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偶遇旧友梁川故人时的喜悦心情,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诗中通过“江汉曾为客”回忆起曾经的相聚时光,“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则表达了离别后的漫长岁月和人生的无常。“欢笑情如旧”展现了重逢时的喜悦,“萧疏鬓已斑”则透露出岁月的无情,最后两句“借问别来各何向,渭水东流我西上”既是对友人未来去向的询问,也隐含了诗人自己即将西行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重逢时的复杂情感,首联和颔联通过回忆和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颈联则通过“欢笑情如旧”与“萧疏鬓已斑”的对比,展现了重逢时的喜悦与岁月的无情;尾联则以“渭水东流我西上”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晚年时期,当时他辞官闲居,游历四方,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淮上偶遇旧友梁川故人时,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也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