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憎二子巧言语,只遣相别无相逢。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别子

唐·罗隐

天憎二子巧言语,只遣相别无相逢。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天憎二子巧言语,只遣相别无相逢”并非直接出自罗隐的某首广为人知的诗作,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虚构了这首诗及其背景,以展示如何围绕关键词进行创作与解析,原句风格与罗隐的讽刺与抒情并重的诗风相近,故假托其名。)

作者简介

罗隐(约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他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一生郁郁不得志,罗隐的诗作以讽刺时弊、抒发个人情感见长,语言犀利,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上天似乎嫉妒我们两人擅长言辞,只让我们匆匆道别,从此再难相见,今夜月光皎洁,人人都在仰望,却不知这秋日的思绪,最终落在了谁的心头。

释义

首句“天憎二子巧言语”,以天意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命运弄人的无奈与感慨,暗示两人因言辞犀利或过于聪慧而遭到某种无形的阻碍,无法长久相聚,次句“只遣相别无相逢”,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奈,指出分别之后,再难有重逢之日,后两句则转而描绘秋夜的月色与思绪,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别”为主题,通过巧妙的构思与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哀愁,首联以“天憎”二字开篇,既富有戏剧性,又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讽刺,暗示了个人命运的不公与无奈,颔联则直接点出“相别”与“无相逢”的残酷现实,情感真挚,令人动容,颈联与尾联则以景结情,通过描绘秋夜的月色与思绪,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广阔的自然之中,既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又深化了主题,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创作背景

此诗虽为虚构,但若将其置于罗隐的生活背景之下,或可理解为诗人对自己仕途不顺、友情难续的深刻感慨,罗隐一生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仕途坎坷,这使他对于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捉弄有着深刻的体会,他也珍视友情,但现实的残酷往往让他与友人聚少离多,这首诗可以看作是罗隐借离别之景,抒发自己内心对于命运、友情与人生的复杂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