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行舟远望
唐·韦庄
望中四野掌船平,远树成行一带横。
落日孤城寒笛里,断鸿声里忆江亭。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人称“秦妇吟秀才”,有《浣花集》十卷传世。
作者简介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时期,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唐朝灭亡及五代十国的纷乱,他的诗词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韦庄的词作尤为后人所称道,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放眼望去,四野开阔,水面平静得仿佛可以掌船而行;远处的树木排列成行,如同一条横带铺展在天边,夕阳余晖映照下的孤城,在寒笛声中更显凄凉;而空中断续传来的孤雁叫声,又让人不禁回忆起江边的亭子。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舟远望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首句“望中四野掌船平”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水面的平静与视野的开阔;次句“远树成行一带横”则通过树木的排列,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层次感,后两句“落日孤城寒笛里,断鸿声里忆江亭”则通过夕阳、孤城、寒笛、断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联和颔联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卷,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夕阳、孤城、寒笛、断鸿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游历或迁徙途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韦庄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在长期的漂泊生涯中,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这首诗正是他在行舟远望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韦庄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切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