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其一
朝代:清代
作者:李锴
漂水南头接建平,丫头儿子便勤耕。
朝昏力作无闲日,风雨兼程有笑声。
田舍炊烟生晚霁,村居灯火照秋明。
农家辛苦终无悔,但愿年丰乐此生。
作者简介
李锴,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铁君,号鷇音,辽宁铁岭人,他生活在清朝中期,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田园诗,作品多反映农民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李锴一生未入仕途,致力于文学创作,其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影响。
译文
漂水的南边与建平相接,那里的年轻男女(丫头儿子)都勤于耕作,从早到晚辛勤劳作没有空闲的日子,即便是风雨交加也一路欢笑着前行,傍晚时分,田舍上升起袅袅炊烟,雨后的天空渐渐放晴;村庄里,灯火在秋夜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亮,农家虽然辛苦,但他们始终无怨无悔,只盼望着每年都能丰收,以此度过快乐的一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漂水南头与建平接壤地区农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们勤劳、乐观的精神面貌,诗中通过“朝昏力作无闲日,风雨兼程有笑声”等句,生动刻画了农民不畏艰难、辛勤劳作的形象,同时以“田舍炊烟”、“村居灯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田园生活氛围。
赏析
李锴的这首田园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美好,诗中既有对农民勤劳品质的赞美,也有对他们乐观生活态度的肯定,通过“但愿年丰乐此生”的愿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朴素愿望的同情与支持,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和谐、安宁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李锴生活在清朝中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农民生活依然艰辛,诗人通过亲身观察和体验,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劳与不易,于是创作了这首田园诗,诗中不仅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李锴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