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端是一敌国,乃不自惜下取予。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6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诗坛端是一敌国,乃不自惜下取予”,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读宛陵先生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读宛陵先生诗》

宋·陆游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晚途幸得师,诗坛端是一敌国。

乃不自惜下取予,坐令声价齐衡霍。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李白、杜甫的诗文还在,他们发出的文学光芒如同万丈光芒般长久地照耀着诗坛,没想到一群无知的小人,竟然用诽谤来伤害他们,就像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我出生在他们之后,只能远远地望着他们的背影,高山一样的形象怎敢仰望,只能在此叩拜他们留下的清芬,晚年有幸得到宛陵先生梅尧臣的指导,他的诗坛地位简直可以敌国,然而他却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诗文传授给我,使得我的名声和地位能够与古代的贤臣霍光、衡山王相媲美。

释义

诗中陆游高度赞扬了李白、杜甫的文学成就,并批评了那些无知的小人对他们的诽谤,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宛陵先生梅尧臣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认为梅尧臣在诗坛上的地位极高,且慷慨传授诗文,使得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得到了提升。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对宛陵先生梅尧臣的赞美之作,诗中通过对比李白、杜甫与那些无知小人的差异,突出了梅尧臣的文学地位和人格魅力,陆游用“诗坛端是一敌国”来形容梅尧臣在诗坛上的地位,足见其对梅尧臣的敬仰之情,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梅尧臣慷慨传授诗文的感激之情,认为这使得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赞美之作。

创作背景

陆游在晚年时期,对宛陵先生梅尧臣的诗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得到了梅尧臣的传授和指导,他深感梅尧臣在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巨大帮助,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梅尧臣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那些无知小人的批判和讽刺。

是对《读宛陵先生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的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