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望月
唐·李商隐
偶上伏龟楼上望,一环碧玉缺城西。
天开地辟乾坤远,云卷云舒日月低。
夜色渐浓人已静,秋光初淡鸟初啼。
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孤灯照影凄。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李商隐并无此确切作品。)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译文
偶然间登上伏龟楼向远处眺望,只见城西方向一轮弯月如同缺失的碧玉环挂在天边,天地间仿佛自开天辟地以来就如此遥远,云卷云舒之间日月也显得格外低矮,夜色渐渐深沉,人们都已安静下来,初秋的月光淡淡地洒落,鸟儿也开始初啼,这样的情景谁能理解呢?只有那孤独的灯光映照着我孤寂的身影,显得格外凄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楼望月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首句“偶上伏龟楼上望”点明时间和地点,次句“一环碧玉缺城西”以月喻情,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缺失与遗憾,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诗人的孤独,以孤灯照影作为结尾,强化了这种凄凉的情感氛围。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新颖独特,以登楼望月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天开地辟乾坤远”与“云卷云舒日月低”之间的对比,既突出了天地的广阔与自然的壮丽,又反衬出了诗人内心的渺小与孤独。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创作的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诗人身处其中深感无力与孤独,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偶然间登上伏龟楼,望着远方的月亮和寂静的夜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歌之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孤独与寂寞之感的《登楼望月》。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它仍然能够反映出李商隐诗歌的一些特点和风格,如构思新奇、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等,通过这首诗的赏析和解读,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