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山堂後数株梅,为底偏於雨里开。的释义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雨中梅

宋·陆游

道山堂後数株梅,为底偏於雨里开。

雪里已知春信至,雨中那得暗香来。

枝头点点凝珠泪,叶底娟娟滴露腮。

莫道此花无态度,半开半合更风流。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道山堂后面种着几株梅花,为什么偏偏要在雨中绽放呢?雪天里我们已经知道春天即将来临的消息,但雨中的梅花又怎能散发出那清幽的香气呢?枝头点点雨滴如同梅花的泪珠,叶底涓涓细流仿佛是梅花在轻轻啜泣,不要说这梅花没有姿态,它半开半合的样子更加显得风流倜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道山堂后梅花在雨中绽放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中梅花的独特韵味和生命力,诗中“为底偏於雨里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在雨中绽放的好奇与赞叹;“枝头点点凝珠泪,叶底娟娟滴露腮”则生动描绘了雨中梅花的娇美姿态。

赏析

陆游的这首《雨中梅》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雨中梅花的独特魅力,诗人通过对比雪梅与雨梅的不同,突出了雨中梅花的独特韵味,诗中“为底偏於雨里开”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而“枝头点点凝珠泪,叶底娟娟滴露腮”等句,则以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雨中梅花的娇美与生命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热爱梅花,他的许多诗作都涉及梅花题材,这首《雨中梅》可能是在某个雨天,诗人漫步于道山堂后,看到几株梅花在雨中傲然绽放,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通过描绘雨中梅花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梅花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陆游的笔下,梅花不仅是一种自然景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坚韧、高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