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月
唐·李商隐
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若遣桂华生塞了,姮娥无殿兔无宫。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著称,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慨,常含有象征、隐喻等复杂手法。
作者简介
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构思新奇,语言优美,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译文
月光如水,穿楼过水,处处明亮;它藏在树后,带着清冷,远离尘嚣,月亮初生时似乎有所缺失,让人心生惆怅,但其实圆满之时也未必就充满了情感,大厦若倾,需要坚实的梁栋来支撑;万牛回首,那沉重的丘山也难以拖动,如果让桂花开满了月宫,那嫦娥就没有宫殿可居,玉兔也没有宫室可住。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光的美丽与变化,以及月宫中的嫦娥与玉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诗中“初生欲缺虚惆怅”反映了人生初期的迷茫与失落,“未必圆时即有情”则暗示了即使生活看似圆满,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情感缺失,最后两句以月宫的桂花满开为喻,暗示了美好事物的过度发展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
赏析
这首诗以月为题,却不仅仅是在写月,而是借月抒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如“穿楼过水”的月光、“藏人带树”的清冷、“大厦如倾”的危机感等,都富有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引人深思,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与挣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现实的无奈与人生的无常,诗人借月抒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感悟,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常被用来象征团圆、美好与永恒,但在这首诗中,诗人却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赋予了月以新的内涵和意义,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