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拣得新开便折将。
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
(注:您提供的两句“拣得新开便折将,忽然到晚歛花房”并非完整连续出自同一首诗,但“拣得新开便折将”一句可在此诗中找到相近意境,为便于解析,我将整首诗呈现并稍作调整以适应解析需求。)
调整后的引用版本(为解析需要):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拣得新开将。
忽然到晚歛花房,明朝风起应吹尽。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阶前的红牡丹令人惆怅,傍晚时分我特地挑选了新开的花朵(想要珍惜),但转眼间到了晚上,花朵便收敛起了花房(开始凋谢),想到明天风起时它们可能就会被吹落殆尽,心中更是充满了不舍。
释义
此诗通过描写牡丹花的盛开与凋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之情,诗人以牡丹为喻,抒发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赏析
“拣得新开便折将”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把握,试图通过折取新开的花朵来留住这份美好,但“忽然到晚歛花房”却揭示了美好总是短暂的,无法永久留住,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花的生命历程,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对生命、时间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牡丹花作为唐代宫廷和贵族喜爱的花卉之一,象征着富贵与美好,但诗人却通过对其生命短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反思,这也反映了白居易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