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处迷涂何处问,一溪引我得前村。的解释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却疑行处非前境,忽有梅花一两枝。

当处迷涂何处问,一溪引我得前村。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活泼,构思新巧奇特,风格清新自然,自成一家,在当时与后世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译文

不要说从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了,这句话使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重峦叠嶂、万山环绕的圈子里,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又怀疑走的路不是之前的境地,忽然看到前方有一两枝梅花绽放,在这迷茫的时候不知道该向谁询问,一条溪流指引我找到了前方的村庄。

释义

这组诗通过描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第二联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寓含的哲理在于说明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往往不是艰难过去就一路平坦,而是进入一个“万山圈子里”,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又在眼前,人们往往被最初的一点成功所迷惑,以为从此可以一帆风顺,而事实上却往往事与愿违,诗人在这里用“放出”与“拦”字,赋予“万山”以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行为,寓含哲理。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曲折多变的深刻认识,前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常见心理误区,即往往被初步的成功所迷惑,而忽视了后续可能遇到的更大困难,后两句则通过梅花和溪流的意象,展现了在迷茫和困境中寻找希望和出路的过程,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游历松源时,面对崎岖的山路和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有感而发创作的,他通过描绘自己在山区行路的真实感受,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对人生道路曲折多变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态度,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积极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