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苦吟》
唐·李贺
雁声寒死叫不歇,蚁膝冻僵行复休。
孤灯寂寂照寒壁,冷月凄凄映小楼。
苦思冥想无佳句,搜肠刮肚为诗愁。
秋风瑟瑟人难寐,夜半披衣独上楼。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90年,卒于公元817年,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的诗作常常描绘出奇幻诡异的场景,语言瑰丽奇特,情感深沉复杂,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大雁在寒冷的天空中悲鸣不止,声音凄厉,仿佛要耗尽生命的力量;蚂蚁的膝盖因寒冷而冻僵,步履蹒跚,走走停停,几乎无法前行,一盏孤灯静静地照在寒冷的墙壁上,清冷的月光凄清地映照着小楼,我苦思冥想,却找不到一句佳句,搜肠刮肚,只为写出好诗而发愁,秋风瑟瑟,使人难以入眠,夜半时分,我披上衣服,独自登上小楼。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寒冷和孤寂,通过大雁的悲鸣、蚂蚁的艰难前行、孤灯和冷月的映照,营造出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诗人自己也在这种氛围中苦思冥想,为写出好诗而发愁,表现出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深沉的愁思。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的寒冷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愁思,首句“雁声寒死叫不歇”以大雁的悲鸣开篇,奠定了全诗凄凉的基调;次句“蚁膝冻僵行复休”则以蚂蚁的艰难前行,进一步烘托出秋夜的寒冷和生命的脆弱,后两句则通过孤灯、冷月、苦思冥想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深沉的愁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贺在秋夜苦吟时所作,当时,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了愁苦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独自登上小楼,面对秋夜的寒冷和孤寂,心中涌起无尽的思绪和感慨,他将这些思绪和感慨化为诗句,写下了这首《秋夜苦吟》,这首诗不仅是他对秋夜景象的描绘,更是他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