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无秋衣雁有裘,霜天谋食各自愁。的解释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杂感

朝代:清代

作者:宋琬

蚁无秋衣雁有裘,霜天谋食各自愁。

寒林叶落纷纷尽,野水冰生夜夜流。

故里音书千里隔,异乡人事几多休。

西风瑟瑟吹黄叶,独倚危楼望远舟。

作者简介

宋琬(1614年-1674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清代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政治风波入狱,但其文学成就颇高,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宋琬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篇,反映了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译文

蚂蚁没有秋天的衣裳,大雁却拥有保暖的羽毛裘衣,在这霜冻的秋天里,它们各自为生计发愁,寒冷的树林里,树叶纷纷落尽,野外的河水在夜晚开始结冰流淌,家乡的消息被千山万水阻隔,身处异乡的我,对这里的人事变化也感到陌生和无奈,西风瑟瑟地吹着枯黄的树叶,我独自倚在高楼上,眺望着远方的小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中蚂蚁与大雁在秋天的不同境遇,以及寒林落叶、野水冰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蚁无秋衣雁有裘”一句,以蚂蚁和大雁的对比,象征了社会底层人民与高官贵族在生存条件上的巨大差异,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景象为背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蚁无秋衣雁有裘,霜天谋食各自愁”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生的艰辛,颔联“寒林叶落纷纷尽,野水冰生夜夜流”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凄凉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颈联“故里音书千里隔,异乡人事几多休”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异乡的疏离感,尾联“西风瑟瑟吹黄叶,独倚危楼望远舟”以景结情,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推向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宋琬仕途不顺、身处异乡之时,宋琬一生多次因政治风波入狱,仕途坎坷,晚年更是流寓江南,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秋日景象为引子,抒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