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悟道
唐·李群玉
东家自有仁山诀,方士何曾悟一真。
白日飞升空自许,丹砂万杵未成尘。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性情淡泊,一生不仕,以诗酒自娱,才思敏捷,尤其擅长近体诗,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现实,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唐代诗坛上一位不可忽视的诗人。
译文
东家的主人自有领悟仁山(比喻道德高峰)的秘诀,而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方士又怎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真谛呢?他们自诩能够白日飞升成仙,但即便是将丹砂捣碎了成千上万次,也未能将其炼成飞升的仙尘。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东家主人与方士的不同追求和结果,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道德领悟与虚幻长生追求的深刻见解,东家主人拥有领悟道德真谛的秘诀,而方士们则沉迷于虚幻的长生不老之术,最终一无所获。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道德领悟与虚幻追求之间的本质区别,首句“东家自有仁山诀”点明了东家主人拥有领悟道德真谛的秘诀,而“方士何曾悟一真”则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方士们对于真正道德领悟的缺乏,后两句则通过对方士们白日飞升梦想的讽刺,进一步突出了虚幻追求的无意义,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有关,唐代时期,道教盛行,许多人都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而忽视了真正的道德修养,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现象的深刻批判和对于真正道德领悟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自己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还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于真正道德领悟的向往,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佳作。